發布日期:10.03.2025
最後更新:10.03.2025
「孕婦是可以從事重量訓練,懷孕運動也不會造成流產或早產。」現任禾馨婦幼診所婦產科的烏烏醫師,多年來大力提倡孕產婦接受肌力訓練的好處,也幫肌力與體能教練們建立正確的訓練知識。
「適當的運動可以減少懷孕時母親的一些合併症,譬如說妊娠糖尿病、妊辰高血壓。」擁有超過40年經驗,台中澄清醫院婦產科主任謝保群醫師分享:「媽媽的合併症少,胎兒的合併症少,兩個的合併症都會比較都比較少。」媽媽開始運動,對兩個人的健康改善都會有好處。
作為一位同時具備訓練知識與懷孕生產親身經歷的教練,大豬教練的孕期旅程從備孕階段就與眾不同。
由於備孕期間經歷人工生殖的用藥過程,身體提早出現水腫與酸麻等狀況,因此訓練策略也隨之調整。
她果斷將訓練重心從單純的雙邊大重量,擴展到多關節、多肌群的單邊訓練與活動度維持上。動作例如:單邊高跪姿肩推、單腳羅馬尼亞硬舉、單側的Cable划船、滑輪下拉、單邊的胸推或啞鈴臥推等。
這不僅是身體訓練的的「超前部署」,也為之後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做好準備。
進入第一孕期(懷孕初期)後,大豬教練仍持續維持訓練習慣,但強度調整至約 70% 左右。這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階段,因此她建議所有孕婦應「抓自己覺得安心的強度,並一邊觀察自己的身體」,將安全與適應性擺在第一位。
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不一樣,謝保群醫師提醒:「第一孕期是胚胎著床關鍵期,若平常已經有固定的運動習慣,可以維持運動,但需要適度的減量。」
「沒有出血或不良狀況,初期懷孕運動不要停。」烏烏醫生也分享:「如果一直都有規律訓練,第一孕期不需要調整運動內容。」
第二孕期胎盤逐漸穩定,孕期的不舒服感受開始緩解,是醫師們建議可以開始進行訓練的時期。然而,再專業的教練也必須向身體的警訊低頭。
從第10週開始後,大豬教練經歷了訓練上的「完全停止」。
直到醫生確認胎盤位置歸位後,大豬教練才恢復訓練。但由於中間停滯太久,加上身體持續迅速變化,強度必須大幅降至 50% 左右。
面對訓練被迫中斷,大豬教練坦言心情曾一度低落,感到「好像自己什麼事都不能做」、「很矛盾、很衝突」。
這種心理掙扎是許多習慣運動的準媽媽們共同的挑戰。這段經歷提醒我們,孕期訓練的最高指導原則永遠是醫生的診斷與身體的真實回饋。
此階段胎兒體重快速做加,肚子隆起明顯,建議減少衝擊與過高強度負荷的訓練。
謝保群醫師提醒,運動時需避免憋氣(努責效應)、過度用力。並觀察是否有喘不過氣、下墜感、子宮緊縮等早產徵兆,一旦發生就要立即就醫。
此時孕婦的血液循環量增加,容易喘、血壓偏低、安靜心率偏高(100−110 次/分)。因此,大豬教練將訓練重點放在維持多關節動作的穩定性,並採用 「低反覆次數(約 3 下)、拉高組數」 的策略來維持訓練總量,同時果斷暫停了心肺與爆發性動作。
懷孕後期體能下降,加上準備要當媽媽,運動的動力會大幅下降。「這個階段的心理建設很重要!」烏烏醫師分享:「為了減少孕婦負擔,在這個階段可以使用固定式器材、坐著練、加強上肢部位。」
大豬教練的經驗完美詮釋了孕期訓練的核心精神:訓練的目的不是追求進步,而是保持現狀、維持功能性,並隨時因應身體的變化進行柔軟的調整。
「這時期更要強調身體的感受與即時回饋。」
大豬教練也分享她的經驗:「在安全與循序漸進的最高原則下,讓我仍然能維持訓練強度,甚至持續進步,為生產做到最佳準備。」
找到讓自己「能做」且「舒服」的運動,就是對自己與寶寶最好的支持。
懷孕時期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
第一孕期 1到12週 | 1. 可維持運動習慣 2. 降低強度、適時休息 3. 注意不正常出血 |
第二孕期 13到27週 | 1. 可恢復正常活動 2. 增加運動頻率 3. 注意早產跡象 |
第三孕期 28週以上 | 1. 避免外力撞擊腹部 2. 保持運動強度適中 3. 留意身體狀況,定期檢查 |
若對運動課表、計劃菜單、訓練方式想進一步的了解,歡迎聯繫健身遊牧推薦的孕產婦訓練專業教練群。
--
本文作者: Tim|GymNomad健身遊牧站長
8年肌力與體能訓練教練經驗,專長為新手建立動作控制與矯正性訓練、銀髮族肌力訓練。和善親切的外表下擁有敏銳的觀察力,及對學員訓練動作高標準的嚴格要求。比起舉起大重量,更重視身體正確的結構排列、動作出力時肌肉骨頭關節順序,自然達到健康強壯的目的。
擁有個人教練及企業團體課程教練經驗,擅長與各類型客戶溝通。藉由過去職場帶領團隊中培養的Coaching技巧,在訓練及生活中面面俱到地解決客戶的疑難雜症。
延伸閱讀
© 2025 Gymnomad Taiwan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