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日期:10.02.2025
最後更新:10.03.2025
生產的結束,是身體修復旅程的正式開始。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,身體都需要時間讓腹部組織、骨盆結構及荷爾蒙水平逐漸歸位。
根據醫學建議,自然產的媽媽約在產後4到6週可開始嘗試運動;剖腹產則建議6到8週後再慢慢加入訓練。
然而,有許多孕婦學員,本身也生過一胎寶寶的資深教練大豬提醒:「醫學建議只是一個參考起點。最重要的是觀察傷口是否仍然刺痛,這是身體給予你最直接的回饋。」
當孕婦媽媽們成功「卸貨」後,身體的修復旅程才正式開始。對於剖腹產的大豬教練來說,產後訓練的復健與恢復步驟更是謹慎。
大豬教練在第6週時,先從最溫和且核心恢復的基礎開始——腹式呼吸。這不僅是生理上的修復,更是重新建立身體與核心「不熟悉感」的連結。
產後訓練並不是追求體重或力量的快速恢復,而是為了安全地重建身體與核心的連結,為接下來的育兒挑戰做好準備。
在傷口不再刺痛後,她才開始加入四肢的單關節輕重量訓練,避免一開始就讓核心承受過大的壓力。
當身體確認可以承受少量負荷後,請務必掌握「極低強度回歸」的原則。
初始訓練的強度,大豬教練僅抓到過去巔峰期的 40%,訓練量也打 5−6 折。動作選擇上,必須以安全為最高考量:
這階段的訓練重點是習慣新的身體重心與體能狀態,避免因為好高騖遠而造成二次傷害。
產後訓練並非為了快速瘦身,而是為了應對育兒這個「魔王關卡」。大豬教練建議新手媽媽們鎖定兩大目標:
訓練的最終目標是強化全身動作控制與穩定性,讓你在抱、背、搬、換尿布時,能避免因姿勢不良引發的痠痛。
在產後 6 到 8 週內,任何會產生較大腹內壓和結構壓力的動作都應暫時停止,例如:
無論媽媽們產前是否有訓練經驗,大豬教練都強調「呼吸」是最重要的基礎。針對不同經驗的族群,她推薦了以下幾項實用且安全的動作來強化全身功能:
族群 | 訓練動作推薦 | 訓練重點與益處 |
---|---|---|
無訓練經驗 | 1. 握把箱上蹲 | 提供穩定的下蹲深度參考 幫助身體找回新的重心與臀腿力量 |
2. 六角槓硬舉 | 相較傳統槓鈴硬舉 六角槓可讓重心更靠近身體中線 減輕下背壓力,更安全 | |
3. 架上肩推 | 坐姿或站姿進行,加強上肢力量 改善圓肩、駝背,預防抱寶寶的姿勢不良 | |
4. 推拉雪橇 | 低衝擊、高功能性的全身性動作 有效率地建立全身協調性。 | |
有訓練經驗 | 5. 弓箭步 (Lunges) | 強化單腳穩定性與平衡感 應對生活中單側抱寶寶 或單腳站立等情境。 |
6. 軀體划船 | 強化背部肌群 有效對抗因哺乳、抱寶寶造成的胸前緊繃 |
她最後也提醒,產後發力到腹部時常有「空掉」或「連不上去」的感覺。這代表神經系統和肌肉尚未完全恢復連結。請保持耐心,讓身體慢慢習慣新的狀態,訓練習慣將是妳最好的補給。
產後的身體需要耐心與溫柔對待。請放下對「快速瘦回來」的焦慮,讓訓練成為你對抗育兒疲勞、照顧好自己的「補給」。慢慢來,身體會感謝你的。
若對運動課表、計劃菜單、訓練方式想進一步的了解,歡迎聯繫健身遊牧推薦的孕產婦訓練專業教練群。
--
本文作者: Tim|GymNomad健身遊牧站長
8年肌力與體能訓練教練經驗,專長為新手建立動作控制與矯正性訓練、銀髮族肌力訓練。和善親切的外表下擁有敏銳的觀察力,及對學員訓練動作高標準的嚴格要求。比起舉起大重量,更重視身體正確的結構排列、動作出力時肌肉骨頭關節順序,自然達到健康強壯的目的。
擁有個人教練及企業團體課程教練經驗,擅長與各類型客戶溝通。藉由過去職場帶領團隊中培養的Coaching技巧,在訓練及生活中面面俱到地解決客戶的疑難雜症。
延伸閱讀
© 2025 Gymnomad Taiwan. All rights reserved